IT品牌网www.itbrand.cn

安踏的零售之道:价值零售

2018-11-20 16:10 来源:北京商报
美的、格力、奥克斯上演“三国杀” 白电诉讼次数多规模大

近日,随着三大白电企业的专利战判决结果揭晓,美的、奥克斯与格力的空调专利权“三国杀”,再次引发业界关注。

有消息称,奥克斯在一年前起诉格力画时代空调实用新型专利侵权,以及美的空调于今年6月份起诉格力在产品宣传中使用美的宣传语——“有凉感无风感”的不正当竞争行为,相继迎来法院判决结果。

法院审判结果认定:格力侵权行为成立,格力空调立即停止使用“有凉感无风感”产品宣传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,同时其赔偿美的空调经济损失等费用共计50万元。不过,对于是否上诉,格力方面未明确表态。

事实上,近年来,格力美的围绕空调行业的专利战并不在少数,董明珠、方洪波暗中“较量”,而此次的专利战也仅只是两大势力交手的缩影而已,而奥克斯的加入让白电企业之间的专利战更为激烈。

业内人士认为,这绝对不是格力与美的之间的最后的硝烟。对于企业来说,最终赔偿金额的多寡,也都不再重要,重要的是判决结果确认的侵权事实和责任,可以对市场上的其它侵权者产生震慑效应和连锁反应。在这一纷争的背后,白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。

国际品牌观察网 品牌驱动一切

格力美的专利战“升温”

诉讼次数多规模大

今年6月份,美的空调因为一句“有凉感无风感”广告语,将格力电器告上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。近日,法院审判结果认定:格力侵权行为成立,格力空调立即停止使用“有凉感无风感”产品宣传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;赔偿美的空调经济损失及为制止侵权支出的合理费用,共计50万元。

时间回溯至今年6月份,美的空调因为一句有“凉感无风感”广告语,将格力电器告上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。美的方面认为,公司对这句广告语经过3年多的推广和使用,已经在市场和消费者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,格力方面也使用这一宣传语不仅构成不正当竞争,更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,从而将后者告上法院。

然而在格力方面看来,空调“无风感”这一功效宣传词,非美的首创,现已是国内外家电空调行业普遍的功效概念及功效宣传词之一,因此不存在侵权。最终,法院支持了美的的诉求。

在家电江湖平行称雄的近20年里,美的和格力两大白电巨头之间的专利战时有发生,双方态度一直都较为强硬,互不退让。据统计,仅去年,格力和美的之间的诉讼案就超12起,累计索赔金额近亿元。

而美的内部人士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透露,目前双方诉讼案已超15起。

“走过高利润的时代,白电企业之间竞争加剧,专利之争也越发激烈。从近几年专利战发生频率和规模来看,战争越来越频繁,且规模也在不断提升。”业内策略专家洪仕斌认为。

www.c-gbi.com

后来者奥克斯入局

与格力正面交锋

而除了格力、美的两大巨头在专利上频繁对垒之外,奥克斯也在近几年里加入战局。

去年7月份,奥克斯空调在市场上发现,被董明珠誉为“划时代产品”的画时代空调,侵犯专利权,将后者告上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。日前,法院宣判:格力立即停止制造、销售、许诺销售侵权的画时代空调,并销毁库存侵权产品;格力向奥克斯赔偿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制止侵权所支出的合理维权费用4.3余万元。

同时,法院认为,这款产品的实际销量,与格力过去几年在媒体上的广告宣传极度不相称,更不符合商业常识与企业经济规律,从而做出赔偿奥克斯1000万元的判决结果。

业内人士认为,无论是美的空调诉格力空调直接使用自家创作的“有凉感无风感”宣传语,还是奥克斯空调诉格力空调画时代使用自家的实用新型专利权,都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范畴。前者属于版权(著作权),无须登记或标注版权标识就能获得保护;后者属于国家专利、商标等工业产权,必须要经过登记或标注。

格力与奥克斯的空调专利纠纷可追溯至2015年。而从2017年开始,格力与奥克斯在空调专利方面的交锋愈演愈烈。

格力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助理文旷瑜曾对外表示,自2010年至今,奥克斯通过各种不正当方式挖走格力300余位研发、质检等部门的核心骨干人员。从2016年到2018年的两年间,格力起诉奥克斯空调“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”,胜诉达12次之多。

业内人士认为,从近两年白电企业之间的专利战可以看到,随着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层层加码,并将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至鼓励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高度。这也给中国家电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信心和斗志,鼓励更多的家电企业拿起‘知识产权保护’大旗,维护自身权益。”

而不仅是在白电行业,此类知识产权案件在小家电、黑电等领域也频频发生。

业内分析人士认为:“无论是实用新型专利、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工业产权,还是涉及原创宣传语、创意等版权,都可以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、领先对手的重要筹码。当然,这也再次提醒所有的中国家电厂商:在当前这个日渐成熟的行业,以及趋于规范的法律环境下,一定要尽快扔掉‘拿来主义’、‘模仿抄袭’的传统竞争手段,快速走向自主创新和发展的道路。”

本文来自国际品牌观察网 文章